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民国之燕燕第98节(2 / 2)


  苏纯钧在一旁只是笑,不去救人。

  祝颜舒也在笑,拍开杨玉蝉,继续哄杨玉燕:“别听你姐的,那会儿你是小,不会打才输,现在你都这么大了,脑袋瓜子灵,不会再输了。“

  杨玉燕左右看看,不肯上当了。

  杨玉蝉看了一眼苏纯钧,对祝颜舒说:“她昨天晚上就对我说想学麻将。”

  苏纯钧敏感的发觉这事的源头在他身上,想了想,还是没有开口。

  杨玉燕自然要辩白:“我那是想这也算是一门本事,以后也能用得上。妈去打牌,也不纯是打牌啊。这打牌,也是可以交朋友,联络感情的啊。”

  苏纯钧这才懂了,原来杨玉燕突然要学打麻将是为了他。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将杨玉燕改造成一个合格的官太太,他不需要她在牌桌上应酬,不需要她在酒席上八面玲珑,不需要她长袖善舞,能替男人做好夫人外交。因为他担心那样的她就会慢慢变得不再是她了。

  他只想让她永远都是这样,永远不要变就好了。

  他向前探了探身,柔声说:“打牌打得好的确是本事,不过麻将本身就有一定的趣味性,你要是喜欢,以后我陪你玩,咱们不赌钱,只算点数,这是很考验心算的,也要学会骗牌,还要跟上下家打配合,认真玩是很有意思的。”

  祝颜舒听懂了苏纯钧话里的意思,笑嘻嘻的说:“不赌钱还有什么意思?”她转过来对杨玉燕说,“不过你苏老师说的对,这就是个游戏,玩就是图一乐呵。你还想当功夫学?你也学不成个麻将状元。”她再指苏纯钧,“再说了,你苏老师也不是靠打麻将混出来的。有他在,也用不上你在麻将桌上做英雄。”

  苏纯钧笑了,轻轻点了点头。

  杨玉燕张口结舌,她身边最权威的两个人都投反对票,她也开始觉得自己的念头傻了。

  一桌的人都在笑,连张妈都笑。

  好吧,把麻将当功夫练是傻了点,她又不当赌神。

  杨玉燕看看这一群人,只怪她姐:“你昨天晚上还哄我学打麻将!”

  杨玉蝉:“我怎么知道你哭那么惨都忘了?”

  张妈说:“别怪你姐,这是上梁不正,要怪,怪你妈。”

  祝颜舒笑嘻嘻的:“怪我,都怪我。”

  张妈说:“你妈当时缺牌搭子,就抱你姐妹俩上桌,把你跟你姐的压岁钱、零花钱都赢走了。那年过新年你新得了一只绒花,早上刚戴在头上,美得很呢,吃过午饭上桌打牌,不一会儿就给你赢走了,你哭得气都喘不上来,谁哄都哄不住,你外公假装要打你妈,你还拦着呢。”

  祝颜舒笑道:“那是最后一回。从那以后,你姐就死活不肯上桌陪我打了,骗都骗不上来。我就只好出去找别人打。”

  原来还有这一段往事。

  杨玉燕以前还奇怪为什么她和杨玉蝉都不会打牌,明明祝颜舒的牌瘾那么大,家里加张妈她们刚好四个人的。

  原来如此啊。

  苏纯钧看了看时间差不多了,起身准备去上班。

  杨玉燕送到门口。

  他握着她的手轻轻摇了摇,笑着说:“我知道你是想帮我。”

  杨玉燕见他懂了,心里一甜,嘴角翘着说:“你知道就好。以后我总要帮你应酬的嘛。”

  苏纯钧把她的手拉到嘴边,想亲又不敢,又放下来,拉着不放,说:“不用担心,以后你不必应酬别人。那些人乌烟瘴气的,我不乐意让你见他们。以后我回家就不谈公事,公事都在外面解决,咱们家里就一直这么好好的就行。”

  杨玉燕没想到他是这么想的,这样当然更趁她的心愿,最主要是苏纯钧对她的心意,她全领受到了,一颗心像浸在阳光里,暖洋洋的。

  她甜甜笑着说:“那好,我只听你的就是。”

  苏纯钧放开她的手,依依不舍的出门上班了。

  第100章 姐弟

  四月十九日,晴。

  张妈穿着一件枣红色的毛背心,外罩一件灰扑扑的蓝色旧褂子,下面一条旧棉裤,穿一双旧布鞋,背着一条旧包袱皮,怀里抱着一个胖胖的男孩子,坐着黄包车,来到了城西。

  她抱着孩子下了车,车夫说:“我在这里等您一会儿吧,这里不好叫车,要走到那边大路上才能看到车。”

  张妈摇摇头:“不用,我走亲戚,要说说话,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出来,你走吧。”

  车夫这才走了。

  张妈抱着孩子,熟门熟路的走进巷子里。

  男孩子在她怀里左右张望,喊她:“婆婆,回家。”

  张妈心里一酸,从包袱里掏出一块蝴蝶酥塞到他手里,让他抱着啃:“吃吧,就快到家了。”

  男孩子抱着咬起来,一会儿就吃得下巴上都是口水。

  张妈拿手帕在他领子口掖一下,抱着他继续往前走。

  走了大概一刻钟,前方就有一対老夫妻在等着,他们一看到张妈抱着孩子过来了,立刻迎了上来。

  张妈就站住了,把男孩往上抱了抱,指给他看:“你看谁来了?”

  男孩子转头看过去,不理,继续吃手里的蝴蝶酥。

  那対老夫妻长得一模一样,真可以说是夫妻相了,都是一模一样的方脸,扫帚眉,小眼睛,面相都很慈和。

  两人赶上前来,看到小男孩都喜欢的不知怎么样才好了。

  上回张妈带着男孩子过来认门,然后又把孩子抱走了。这一回才是谈定了过来送人的。

  自从上回小男孩来过以后,老夫妻已经去算过命,替小男孩重新起了名字,写在了家里的祖谱上,也替他重新做了衣服和鞋,还收拾出了一间屋子,新请了一个会做小孩子饭的阿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