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民国之燕燕第134节(1 / 2)





  杨玉燕问:“出什么事了?我看学校里的学生好像少了不少。”

  傅佩仙叹气:“现在情形不好,很多人都回家了。”

  街上的百姓都能看出现在情形不好,更别提学校里的人了。能在大学读书的,除了如施无为一般的出身贫家的天才之外,大多数都是家境还不错的权贵或有钱人。这些人对形势的把握是最敏锐的,他们比街上的百姓更能看出现在是怎么回事,更有甚者,他们本来就知道真相。

  于是就有许多家庭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受害,或是被牵连进去,或是跑去游行连累家族,就将孩子们从大学叫了回去。

  有些同学不愿走,家里还派人来抓人,直接将人抓走绑走。

  不过头铁的还是少数,能抛弃家族,不顾亲人安危的并不多,大部分的学生在接到家人的信件或消息后,都从学校离开了。

  这对热血的学生来说,当然是雪上加霜。

  傅佩仙的家里是知道怎么回事的,她有一个表哥,刚好就在军中任职,很清楚现在的局面有多复杂,日本人逼迫,市长无奈顺从,两方正在角力,最后输赢很难讲,但有一件事很明显,那就是和平解决基本是不可能的。

  日本人不会放弃,最终就是市长放弃。在这之前,还能顶多久根本没人知道,哪怕市长用的是损已一千,拒敌八百的烂招,也没人能指责他什么。

  傅佩仙自己也有一桩大麻烦,她跟杨玉蝉和杨玉燕姐妹走到外面,叹气说:“我就要结婚了。”

  杨玉蝉看她的神情一点也不像高兴,说:“以前没听你说过,怎么这么突然?”

  确实很突然,因为这件婚事是在一个月内商定的,而且马上就要举办婚礼了。

  傅佩仙的未婚夫是她的表哥,两人并无情愫,家人以前也没提过要让两人结婚,他们俩个就是像普通兄妹一样相处长大的。

  但突然之间,她表哥的军队有可能会开拔,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走了,这一走不知何时才能回来,甚至有很大可能根本就回不来了。

  这时表哥的父母才着急起来,担心儿子无后,匆匆与傅家订了婚事。

  傅佩仙被父母通知才知道这件事,而她竟然无法反抗。不是她不能,而是她无法拒绝父母与一直看顾她长大的姨母和姨父,还有马上就要上战场的表哥。

  表哥说:“如果你不愿意,我不想勉强你。我可以跟父母讲清楚,咱们不成亲也是亲人。”

  傅佩仙问他:“那你是怎么想的呢?你喜欢我吗?你想跟我结婚吗?”

  表哥说:“我……想让父母放心。我很担心我走了以后,爹娘他们没人照顾。假如你愿意照顾他们……”

  傅佩仙思考了两天,接受了这桩没有爱情的婚事。哪怕她很可能结了婚马上就要当寡妇。

  “虽然没有爱情,但我们有亲情。”傅佩仙说,“我想名正言顺的照顾姨父和姨母。”

  她的父母也是认同她的这种牺牲的,而且,他们还是推手之一。

  不过,傅佩仙受过大学教育,向往自由的爱情和有爱的婚姻。她接受了与表哥的婚姻之后,也同时提出了条件,就是要留在大学,留在同学们身边。甚至她结婚以后也不打算离开大学。

  这就等于是向家人说了自己的志向,她不打算做一个传统的女性。

  父母与姨父和姨母正好对她心怀愧疚,就是表哥也难以用丈夫的名义命令她,两边达成了诡异的共识,傅佩仙用自己的婚姻做筹码,竟然换取了她后半辈子的自由。

  她认为这桩买卖还是值得的,甚至感到自豪。

  但再自豪,婚期临近也让她的不安陡增。

  她抓住杨玉蝉说:“我要办西式婚礼,可以请你做我的伴娘吗?”

  杨玉蝉自然要答应下来。

  傅佩仙激动的说:“谢谢。”她沮丧的说,“我不敢把这件事告诉其他人。”在大学里最受鄙视的就是听从父母之命,没有爱情的结合。傅佩仙选择与表哥结婚,心中对同学们升起了非常强烈的愧疚,好像她是一个背叛者、欺骗者。

  这让她甚至不敢把自己结婚的消息告诉往日亲密的好友。

  她选择告诉杨玉蝉,是因为杨玉蝉在她眼中是一个坚定又宽容的人,杨玉蝉从不对人说三道四,心中非常无私,在读书会时就有很好的名声。

  傅佩仙想得到来自同学的认同与祝福,而不是鄙视和指责。

  杨玉燕没有说话,等到只剩下她和杨玉蝉时,她才说:“唉,我觉得她很悲惨。”来自父母亲人的逼迫,用亲情做成的枷锁是最难挣脱的。

  杨玉蝉搂着她,轻轻的嗯了一声。

  杨玉燕突然说:“姐,对不起。当时我逼你分手也很过分。”

  她与傅佩仙的亲人所做的又有什么不同呢?都是在用亲情绑架对方,令对方就范。

  杨玉蝉的脑袋跟她靠在一起,轻轻碰了一下:“没事,我不生你的气。”

  第138章 我有一个朋友

  傅佩仙结束在钢琴室的活动之后,与几个好友前往另一个女同学为主的活动室:卫生课教室。

  就像男同学们在努力学习各种武器的时候,她们也要为了帮助他们进行学习,勤奋的练习各种护理知识,以便在未来的战争医院中救治士兵。

  并不是所有的女学生都想要上战场,跟傅佩仙到卫生室的女同学只有几个人。她们穿过有些寂寞的校园,来到卫生室的时候,惊讶的发现里面已经有人了,消毒水的气味到处都是,走廊上湿淋淋的。

  一个女同学说:“谁先来了?还进行了消毒?”

  几人走进去,看到卫生室里两个穿着白大褂,戴着护理帽,把头发全都扎进帽子里,还把口罩也戴得好好的两个女生。

  竟然是杨玉蝉和杨玉燕姐妹。

  原来两姐妹从钢琴室出来以后就到卫生室来了。

  因为杨玉燕对钢琴室的思想动员不感兴趣,可她对学习护理知识很有兴趣,杨玉蝉就把她领过来了。她记得施无为说过,杨玉燕是个实用主义者。

  她只会把精力用在学习有用的东西上,对无用的东西是看也不会看一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