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民国之燕燕第218节(1 / 2)





  二小姐头顶冒出问号,跟着就明白是指关于有没有声音的这个讨论。

  “嗯,我肯定不说。”她马上点头答应。

  代玉蝉不相信她:“对谁也不能说!苏先生也不能说!”

  二小姐:“嗯嗯,我谁都不说!”

  两姐妹回来,大家坐下吃饭。

  今天的早饭是豆浆,配咸菜包子。

  又咸又辣。

  二小姐被辣的吐出小舌头扇风,可豆浆也是热的,喝起来就更辣了。

  苏先生坐她旁边,用勺子慢慢搅慢慢吹,帮助她快些把豆浆吹凉。

  祝颜舒问:“你到底怎么惹着你姐了?让她发那么大的火。”

  二小姐又要笑,但又想到不能笑,要忍,就硬忍回去,就呛到了,包子馅里的辣椒块呛到了鼻腔里,一边咳嗽一边去水龙头那里洗鼻子。

  苏先生赶紧跟着同去,借手帕给她擦脸,悄悄问她:“到底什么事?”

  二小姐用肘子拐了他一下,要他别问。

  苏先生哪里是想知道这个?他只是想跟二小姐说话而已,就笑着轻声追问:“你悄悄告诉我呀。”

  二小姐用他的手帕抹了脸上的水,呛得红红的眼睛和红红的鼻子头还带着湿润的水气。

  “不告诉你。”她说。

  苏先生摸摸她有些凉的脸蛋,接过湿的手帕,心满意足。

  两人回到餐桌上,话题已经换了。

  新话题是学校里的菜田,需要男学生去守夜看田,防止附近的村民来偷菜。

  小红楼里的众人都没有抱怨过桌上的饭越来越贫瘠,鸡蛋也不能每天吃了,牛奶也不能每天喝了,做的菜除了辣椒就是咸菜,青菜是最新鲜的菜了,但也不是天天都能吃到,一周能吃一次就差不多了。

  街上已经没有人开店了。以前满大街的点心铺、西洋蛋糕店、卤味店、腊味店、馄饨铺、面条摊……等等,全都不见了。

  粮食铺、米店、面店也早就不开门了,店主早就回乡了,店面也被砸了,门也破了,窗户也破了,里面早就被饥饿的百姓和小流氓们搜刮干净了。

  这座城市,其实并不产粮啊。

  附近的村子虽然有地,可只种一些时兴的瓜果桃李,或是收得快的菜,除了自家吃,就是专门挑担挑到城里来卖菜。

  码头每天都有渔船捕鱼,粮食和大部分的牛羊鲜肉,都是从外地运来的。

  苏纯钧把包子里的馅都挑出来,只把皮留给二小姐吃,省得她又被辣到呛到。

  他说:“八月就是麦收的季节,可粮食是进不来的。火车、汽车,所有进城的路早就被守严了,士兵们就守在铁路和马路上,看到车过来就把汽车卡车停在路中央,逼停火车、汽车,他们上车搜查,发现是粮食就地卸走。”

  不止是粮食,活鸡活鸭,活牛活羊活猪,只要发现,全都会被抢走。

  之前冯市长亏空金库,截留资金,是为了买军火。但现在军火不知送到哪里去了,士兵们却发现营里没粮吃了。

  为了避免哗变,许多原本驻扎在这里的军队都陆续开走了。但仍有许多来不及走的部队,他们缺粮,缺枪,什么都缺,上面不给,他们只好自己抢。

  城里的百姓是往外跑,可外面的百姓也在往这座城市逃。

  苏纯钧:“外面的日子也不好过。”

  哪里都不会好过。

  城里缺粮,百姓们都开始饿肚子了。

  大学里还好一点,那是因为唐校长当时建学校选的就是一块远离城市的荒村野地,除了建校的地方之外,其余全都是地。

  唐校长家里是大地主出身,见地如见命,所以当时是可着最大的地来买的,买完就全圈起来当做学校的地了。

  当然,学校里根本没那么多学生,楼也只有几幢——本来他只是为了骗一份工资,还有人记得吗?

  那剩下的地干嘛呢?

  唐校长灵机一动,雇附近的村民来种。种菜,种麦,种果树,什么都种。

  不能让地闲着!

  这是唐校长写过的一条校训。

  后来学生越来越多,楼也越盖越多,老师也越来越多,摊子越来越大了。

  但学校里大部分的地方,还是菜地。

  学生们这边学着先进的知识,一推窗户,楼下就是一个沤肥,臭气熏天。

  学生们自然要抱怨了,老师们也要抱怨的。

  他们这边讲着诗,那边冒着臭气?

  唐校长却很会给自己找理由,他说“这是为了让学生不要失去生活技能!不要忘本!”

  然后他反而命令全校师生都要学会种地,学会养猪养牛,养鸡养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