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1节(1 / 2)





  脱下戎装,掩上勋章,捡起禾杆,孝敬高堂。

  如果没有什么天灾人祸,他们将一辈子藏于山野之间,泯然于众人也。

  按照军用地图上的坐标,避开人群,文岚等人凭空出现在名单顺位第一名家乡附近的乡政府附近。

  “还是文岚这个法宝实用,上次我们过来的时候可耗费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关博萱指着主干道左侧的一条土路,“殷祖荣住在那边山里头,骑自行车大概需要半个小时。哥,你载着这些加碘盐、牛杂和粉笔,我来载文岚。”

  坐在车尾,即便有关博萱在前面挡风,文岚依然觉得寒风萧萧。

  到是两位骑车的大人,已经是头冒白烟,大汗淋漓。

  “妈,你的身体还没好,要不我们还是换成摩托车吧。我存了很多汽油,不怕不够用的。”才骑了一半的路,文岚就已经听到关博萱的喘气声,有点于心不忍。

  “傻丫头,在这乡下地方,自行车已经属于贵重物品,摩托车绝大部分人见都没有见过。我们骑着摩托车过去,要招人闲话的。再说,前面还得翻一座山,摩托车实在是骑不过去的。我没事,上个月去复查的时候,医生也说我只要继续坚持吃药就可以了。”

  说着,关博萱忽然想起什么,扭头对关博睿强调:“哥,那殷祖荣52年后一直在南方剿匪,回头你们可以往这边多聊聊,尽量把他往南边勾。他爱人认得妹妹郭佩芳原来是地主家的小姐,被土匪绑票之后,因为她父亲不肯付赎金,她就一直被困在村里。被救回来之后,她既不肯嫁人,也不肯返回家乡,坚持跟着医疗队转战四方。伍大姐她可怜,就指点她包扎伤口什么的,后来更是认了这个妹妹。殷祖荣他们回乡之后,郭佩芳也跟着在这边落了户。要是多聊聊南边的事,估计殷祖荣他们是有很多话要说的。”

  “既然当年殷祖荣都已经做到了副团长,为什么他还非得离开呀?不管是留在部队,还是在政府任职,不都好过现在靠天吃饭吗?”这个问题,文岚想问很久了。

  “这事还真的一点都不奇怪,不说别的,跟我们一个部队出来的老范,都已经做到中校了,他也坚持要回老家。上级几次三番找他做思想工作,他硬是说日本鬼子打走了,蒋匪赶跑了,土匪也缴了,既然已经为国尽了忠,那就谁也别妨碍他回家尽孝。所以,57年的时候,老范硬是脱下肩章,走了。”山路越来越坑坑洼洼,关博睿放慢车速继续说,“那年头,大家的觉悟其实都挺高的。城里的工作就那么多,裁军更是成编制地裁减,身为军官其实资历都差不多,看着萝卜们为了个好坑争来让去的,有很多人就自愿放弃待遇,给国家减轻负担。”

  前面已经到了平路的尽头,三个人都不得不下车,推着单车往前走。

  “一会儿,文岚你上我的车,让你妈休息一下。”

  文岚应了一声好,很自然地走到关博萱的车后,帮忙推车。

  “不用,文岚很轻,根本没费什么气力。再说,翻过这座山,绕过前面的坳口,就可以看到殷祖荣他们办的学校了。”关博萱抹了一把汗,遥指着山坡前面蜿蜒曲折的土路介绍情况。

  “妈,你上次来请人,他们舍不得学校和学校里面的孩子。现在情况还是一样呀,他们依然会因为不舍得而不出门的。”

  人们为了行走方便,沿着山涧和峰谷慢慢趟出一条山路来。前方山坡越来越陡,看来即便是后人拓宽了土路,也依然没有办法避开所有的山峰。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掌握后世那些钻探和打涵洞的技术呢?

  为了减轻关博萱的负担,文岚双脚迈成弓部,用尽吃奶的气力托着车尾往上推。

  “文岚,你休息一会,我自己慢慢推就可以了。你到了村里就知道了,那边有很多小孩子年纪跟你差不多大小,为了读书每天要走一两个小时的山路。所以,殷祖荣他们舍不得学校的孩子,真的情有可原。不过,今年的情况不一样了。他们村今年织的那些藤球卖得很好,你们那边的订单足够他们附近几个村庄的村民都过个大肥年了。关键是,去年他们的第一批学生中那个叫殷小桃的,去年初中毕业回母校教书,听说效果还不错。所以,我想殷祖荣应该可以抽身出来帮我一把了。”关博萱缓了缓劲,推着车子继续往前走。

  “咦,不对啊,妈妈,你说殷祖荣56年回乡,见附近几个村庄的孩子没书读,才自掏腰包办了学校。那怎么殷小桃去年就初中毕业了,这时间凑不上呀。”默默掐指一盘算,这时间可完全对不上号呀。

  “穷人家的孩子,很多为了节省一点学费,自己私下加功课,然后跳级的。”把自己的单车往树上一靠,关博睿返身走了下来,强行接过妹妹手里的单车,再次往山上进发。

  “我也不知道那个殷小桃之前跳了多少级,我知道她初中只花了两年时间就毕业了。我见到她时说要资助她继续往上读,她拒绝了,说是她成绩虽然好但距离能够考个好中专还有一段距离,她宁愿回村里当小学老师。”

  文岚止不住的惋惜:“这也太浪费人才了。要不,一会儿我们再劝劝她吧。就算不读中专,读个高中也好呀。”

  “没用的,那孩子不太喜欢说话,但主意很正,不会轻易改变的。现在国家缺资源也缺人手,城里的老师都不够,更别提乡下了。于情于理,那孩子都不会走的。”把汗湿的手帕叠好放进挎包里,关博萱扯了一把旁边的树枝,继续往前走。

  随建国初生育高峰期出生的孩子陆续到了入学年龄,加上国家动员家庭妇女走出家门参加生产建设,各地的教育资源面临非常大的挑战。

  像穗市那样,公办学校数量有限,即便再怎么扩招,也满足不了新生们的需要。为了让学龄儿童都能按时入学,政府发出号召,鼓励公办和民办学校两条腿走路,充分调动民间理论,鼓励大家积极创办民办学校。

  关博萱所在在社区师资不足,与附近军区商议,抽调有教授识字班经验的军属,联合创办学校。

  因为国家困难,能够提供的帮助非常少,学校里面的大部分物质都是靠各方化缘凑起来的。关博萱所在的安兰百货店同属于一个系统,不但捐钱捐物,还帮忙调了一批二手课桌过来。文岚也出资捐赠了一批教学器具,更收罗了一批图书建立了小型图书馆。

  城里的情况已经如此艰难,想来乡下更是不堪设想。

  车子拐过山脚,便看到伫立在山坡上的两栋黄土屋,正前方的竹杠上面一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一个穿着蓝长裤、白衬衫的大伯,左手簸箕,右手扫帚,正在清理学校旁边的落叶。

  关博萱冲着那大伯一招手:“殷大哥,我又来啦!”

  “小关,你们咋来了,欢迎欢迎。”殷祖荣把扫帚往墙边一靠,迎了上来,“我们这山路难走,辛苦你们啦。我们附近几个村的同志约好了,每个月20号把货送到镇上的小学,你们直接过去验货搬货就可以了。以后啊,小关你们过来找我吃饭那自然是欢迎,至于其他的事情,大多数都可以在镇上解决掉,省得你们跑得这么辛苦啦。”

  “都是为了让大伙过上好日子,有些辛苦是应该做的。殷大哥,这是我哥关博睿,这是我家小闺女李文岚,他们非得要陪着我过来,这边,全靠有他们帮忙,我们这又给你们带了点东西过来。”

  谈话间,大家纷纷上前帮忙,把自行车两旁的竹筐里的东西都卸了下来。

  “这是彩色粉笔,这是报纸杂志,这是一些适合小孩子们看得书籍,这一袋子都是些纸笔,喏,这一堆都是给学校孩子们的东西。伍大姐,上次你说买碘盐难买,这回我顺路给你带了点过来。也不多,回头你跟乡亲们分分就是了。对了,我这还有个好东西要给你们。”关博萱转身从文岚捧着的背包里头,掏出了一个四四方方的大家伙。

  “这是收音机?”伍大姐赶紧接了过去,看着这铁疙瘩,笑得合不拢嘴。

  “我们这还没有通电,所以我给带了电池过来,以后你们也可以去乡里或者镇上再买。”

  零零散散的东西,堆了大半个办公桌,把伍大姐的备课本都挤到了一边去了。

  “这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我们村的孩子出去的机会少,能够见到这些东西的机会更是十分稀少。唉,这两年,你们真的是帮了我们很多很多,我们真是感激不尽。”伍大姐握着那些整整齐齐的书报,感慨万千。

  城里和乡下的生活环境千差万别,可就是接触的东西来说就是天壤之别。不是抱怨回乡之后的生活,只是怜悯这些孩子活得不容易。所以,在得到关博萱他们的馈赠时,伍大姐才如此动容。

  殷祖荣展开一叠海报,只见第一幅上面写着几句话:

  关于死的问题

  儿童对于死人会害怕,

  或者问道关于死亡的问题,

  你可以依照他的智能把事实告诉他。

  并可作比喻说:

  花草会死,小鸟也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