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十章 胡人弟子石槃陀(2 / 2)


就着淡淡的雪光,玄奘终于看到石槃陀牵着一匹高大油亮的黄骠马走了过来。在他的身后,还跟着一个高鼻深目、白发苍苍的老人,手里牵着一匹年老瘦弱的枣红马。

“师父!”看到玄奘起身,石槃陀低呼一声,加快脚步赶了过来。

“这位是——”玄奘皱了皱眉头,问石槃陀。

他不希望让别人知道自己西行的踪迹,要是走漏了风声,弄不好会把李昌都连累上的。

“师父,这位老爹是我在马市边上碰到的,”石槃陀赶紧解释,“他说他早年曾多次往来东土和西域经商谋生,光是从瓜州到伊吾就走了不下数十次,所以我才把他请来带路的。”

玄奘又仔细打量了一下这位老人和他的那匹老马——老人从外貌到穿着都像是中亚一带的人,虽然瘦,精神却好得很,特别是一双黄灰色的眼睛,不仅颇具神采,且放射出坚毅的光亮。

他身后的那匹枣红马看年齿有十七八岁了,虽说还不能算特别老,但是骨瘦如柴,几近皮包骨头。

这样的一人一马,真能把他带到伊吾去吗?

玄奘固然犹豫不决,那位老胡人却也在上上下下打量着玄奘,目光中充满了探究之色。

“你就是玄奘法师?”老人的声音略显沙哑,喷出一口的白气,“是你要去伊吾么?”

“正是。”玄奘道。

“就你们……两个人?”老人黄灰色的眼眸中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

玄奘道:“若非石槃陀发心助我,我便只能一个人走了。”

听了这话,老人淡然地笑笑,徐徐问道:“法师知道再往西去是什么地方吗?”

“莫贺延碛。”玄奘答道。

“是啊,”老人的声音依然慢条斯理,“那块儿气候莫测,常常风暴肆虐,飞沙走石,多有妖兽作祟。一旦遇到鬼魅热风,就没有能活下来的。法师年纪轻轻,何必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呢?”

这个季节哪里会有什么热风?玄奘心中暗想。

他反问道:“老檀越以前不是曾经走过莫贺延碛吗?”

“走是走过的,可也是九死一生啊,”老人抬眼望着远方道,“你们汉人不是有句话吗?叫‘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说的,大概就是我们这些命贱之人吧?”

玄奘道:“既然有人走过,至少说明那个莫贺延碛并不是过不去的地方!”

“法师想得倒简单,”老人笑道,“你可知,我们走大漠的至少都是几十人一伙,结伴出行的?很多大商队动辄上百人,好几百头骆驼。”

说到这里,老人的目光望向玄奘身后的那匹马:“法师为何不骑骆驼?那可是灵物!能够在你觉得很平常的沙地里挖出水来,在大漠里找水全靠它们了。尽管如此,商队还是经常迷路,十几天都走不出去,也找不到水源……”

“可是最终还是走出来了。”玄奘平静地说道。

“法师想知道我们是怎么走出来的吗?”那老胡人看着玄奘问,饱经苍桑的眼睛里流露出智慧的光芒。

“正要请教。”

“其实很简单,”老人答道,“杀马杀骆驼啊。肉可以吃,血可以喝,骨头可以用来烧火……杀一头骆驼可以让七八个人多支撑两三天的时间。”

听了这话,玄奘立时觉得胃有些抽动,一种想要呕吐的感觉。

老人的眼睛望着远方的地平线,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候穿越大漠的时光——

“有一回,我们在莫贺延碛遇到了沙暴,大部分人都被埋在了热沙下面。他们那是幸运,哼都没哼一声就死了,何其痛快!苦的是我们七八个侥幸活下来的,真是命贱啊,跟没头苍蝇似地在那个大沙碛里乱转。

“几天之后,剩的水和食物就都用完了,又实在找不到水源,就开始杀骆驼吃……

“说起来也真够幸运的,因为骆驼比人有能耐,耐得住风沙,因此,那场大沙暴杀死的大多数是人,为我们这几个活下来的留下了十几峰骆驼。我们每隔两天就杀一峰。

“杀骆驼也是有讲究的,不能硬来。我们把选中的骆驼拉到沙丘后面,让它卧倒,然后,趁它闭着眼睛不注意的时候,一刀致命!让它来不及痛苦和恐惧……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找准了方向,这才活着走出了莫贺延碛。

“走出来的时候,我们还剩下三个人,一峰骆驼……”

玄奘脸色苍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小白龙的身影又魔幻般地浮现在他的眼前。

它也是被吃了的。一念及此,他的心便如针扎般的疼痛。

老胡人带着几分嘲弄的神情看着面前这位年轻的法师:“其实,在沙漠中迷了路,有骆驼血喝,有骆驼肉吃,已经是很大的福气了。身体好的可以活下来,身体不好的,吃骆驼也没用。你们佛家不是说众生平等吗?那也就是说说而已,大沙漠可不会跟你说这些,那里是最讲究众生平等的地方了,法师去了就会明白,在莫贺延碛,一个人的命决不会比一只蝼蚁更金贵的!”

玄奘没有作声,老胡人的这番话里倒有几句禅机,他默默地思索着。

那老胡人却以为他害怕了,心想,就这么一位听到吃骆驼都恶心的小和尚,走大漠?还就两个人?这不是发疯了是什么?干脆我再吓他一吓,让他知难而退,也是一桩功德。

于是接着说道:“商队从那里过,就算不迷路,每次也都得死好几个人。一旦迷了路,那死得人可就海了去了!大漠缺水,却喜欢喝血,有时一个两三百人的大商队,能活下来的,也就那么三四个幸运的家伙。”

“我还听说有全部失踪的呢,”石槃陀倒也凑趣,在旁边瓮声瓮气地接口道,“一进入到那里,高温流沙自不必说,晚上还有妖魔鬼怪……”

他咽了口唾沫,声音都有些颤抖,显然已经为他的一时冲动而后悔了。

老胡人看看石槃陀,又看看玄奘,声音依旧沙哑地劝道:“法师听我一句良言,还是趁早回转吧。”

玄奘道:“多谢老檀越提醒,只是贫僧为求正法,发誓前往西方,不至天竺,终不东归。还望老人家慈悲,指引过关路途。”

石槃陀听到这句话愣了一下,神情更是紧张。

老胡人也颇觉意外,嘿嘿一笑道:“法师的想法好生奇怪,你说你一个出家人,好端端的经书放着不念,去天竺做什么?佛祖就那么好见的吗?跟你说,那西天佛国远在日落之所,此去百千万里,多有魔头妖物,鬼怪无常。你知道什么是日落之所么?太阳洗澡的地方,那水可比岩浆还热呐!法师虽是长安名僧,到底是个凡人,血肉之躯,就这么冒然前去,恐怕见不着佛祖,先丢了性命啊。”

“是啊,师父,”石槃陀也动摇了,“别的不说,单是那八百里的大沙漠,进去的人都是以死人枯骨作路标,十有八九会被引到阴曹地府里去的!”

玄奘看着石槃陀:“你不是说,你不怕吗?”

“我,我只是……替师父担心。”石槃陀的声音低了下去。

玄奘摇摇头道:“我去西方,是因为中土佛经残缺不全,且又相互矛盾,才要去佛国广求异本以参验之。前方无论有什么样的危险,我都不会放弃,纵然死在途中,也不后悔。”

老胡人为这年轻僧人的决心所打动,他慨然道:“法师既这么说,我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像法师这样的高僧,说不定真有佛祖保佑也未可知呢,我若再劝法师回转,岂不是成心同佛祖作对了?”

说到这里,他不由得笑了起来。

玄奘心中一喜,他看出这位老胡人经验丰富,当即问道:“那么老檀越是否愿意——”

“不不不,”老胡人连连摆手,“我年纪大了,筋骨衰迈,无力助法师走这大戈壁。法师若一定要去,就骑我的马吧。”

说罢将自己身后那匹枣红马牵到玄奘的面前,带着几分怜惜地抚摸着它身上的红毛说:“法师你看,它叫赤离,是早年我从一位龟兹商人手中买来的,真正的龟兹龙马,跟了我有十几年了。”

玄奘有些惊讶,不知怎的,他的脑中又浮现出那个古怪的占星家,以及他说过的话:“从星象上看,你骑的是一匹红马。”

就是这匹红马吗?玄奘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这匹十七八岁的赤红马,再看看自己在瓜州买的年仅四岁的栗色马,一个老,一个少;一个瘦弱枯干,一个高大健硕,对比实在是太惊人了!

老胡人仿佛看出了玄奘的心思,笑道:“法师你可千万别小瞧了它。如果你想走出大戈壁,就得有匹认路的老马!你那匹马,还是个毛头小子,看着挺漂亮,其实走不了远道。不像我这赤离,老当益壮,已经往返伊吾十五回了!”

随着老胡人的话,玄奘再一次将目光投身到老赤马的身上,十七八岁的马相当于人类的五十多岁,瘦是瘦了些,筋骨倒是颇为健壮。

他原本就容易信任别人,对这位老人自然更无怀疑的理由,更何况还有何弘达那个邪门的预言!

于是牵过自己的马,向那老人合掌道:“多谢老檀越!贫僧收下你的马,这匹栗色小马就送给老人家了。”

老胡人连连摆手道:“法师不必客气,这马年齿大了,值不了几个钱,哪能换法师的健马?”

玄奘笑道:“老檀越方才还说,这匹马不堪远涉呢。”

老人道:“它只是太年轻了,现在是不堪远涉,跟着马队多走几回就行了,法师把它也带上吧。”

玄奘摇摇头:“我们只有两个人,不需要带那么多马,老檀越就不必再推托了。”

老胡人见他这么说,便不再推辞,伸手接过了缰绳,又帮玄奘把行李换到赤离身上,爱怜地抚摸着老马长长的马鬃,道:“法师记住,在沙漠中行进,可不能跟它对着干,要想办法去适应它。唉,你头一回走沙漠,希望赤离能够帮到你。”

“多谢老檀越,贫僧记住了。”

目送着老胡人和栗色小马的身影消失在远方,玄奘这才回转身来对石槃陀道:“我们也上路吧。”

石槃陀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但他终于什么都没说,而是牵过黄膘马,跟在玄奘的身后,一步一步地向西走去……

瓜州的周边其实只能算半个沙漠,而非完全的不毛之地。这里到处生长着一些枯萎的草和扭曲矮小的灌木丛,其中大半被积雪盖住了。

师徒二人牵着马,沿着铺满积雪的曲折小道向西而去。一路上谁都不说话,只有鞋底踏在冻硬的雪地上发出的清脆声响,以及细小的冰凌从树枝上断裂时的微声。

走了大约一个时辰,风渐渐大了起来,夹着雪粒呼啸而来,更显得周围气氛萧瑟,除了偶尔从灌木丛中冒出的几条野狼外,一个人都没有碰到。

看到野狼,石槃陀开始感到不安,他左顾右盼,嘴里嘟囔着说道:“就算有禁边令,也不该这么清静啊,今天这是怎么了?走了这么久,连个打猎的人都没碰上?”

玄奘淡淡地回答:“今天是除夕。”

石槃陀先是一愣,随即一拍脑门:“我倒忘记了!明日便是你们汉家的新年了啊!我们这边虽有很多胡人,但也都开始学你们汉人,除夕晚上不出门,在家守岁过年了。嘿嘿,除了像师傅这样的私渡者,还有我这样的呆汉,哪里还有什么人跑出来?”

“是啊,”玄奘感慨地说道,“明天就是新的一年了,时光真如白驹过隙一般。我从长安出来,到现在已经四个多月,还未走出国门,都不知是因为什么事情给耽搁的。”

石槃陀抬头看了看天,说:“天气不好,似乎要有暴风雪。”

瓜州多风,因而又被称为“世界风库”。这里每年平均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刮七级以上大风,大多集中在夜间。风起时,夏天会伴随着沙尘暴,冬天则伴随着暴风雪。

风大也就罢了,最吓人的是,风中时不时地会有一阵阵非常尖锐刺耳的声音,那个声音凄厉悲怆,就像就像魔鬼的号哭,令人胆战心惊。

所以当地的房屋设计得都很厚重结实,不仅避风而且隔音,一到晚上,家家户户关门闭窗。

师徒二人走了两个时辰,天已经彻底黑了下来,呼啸的狂风夹着飞雪扑面而来,将两个人两匹马瞬时染上一身的雪白。

玄奘划了几次火褶子,根本就没可能点着,就很干脆地放弃了。

石槃陀一声不吭地在前面领路。因为风雪太大,三步开外就什么都看不见了,玄奘只能凭着听觉,亦步亦趋地紧紧跟随。

二更时分,当师徒二人终于走到葫芦河边时,雪居然停了。

这里的地势略微倾斜,积雪被狂风吹到了河滩上,河边干枯的芦苇上覆盖着一层薄雪,散发出一种腐草与河沙混合的土腥味儿。

河面已经结冰,那冰面却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平整,而是高高低低,呈现出波涛起伏的纹理。冰的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地方呈乳白色,看不到下面,应该是冻得比较深;有的地方则是透明的白,从上面可以一眼看到冰下狂奔着的黑色河水,看上去又深又急。

两岸的冰凌冰柱重重叠叠,犬牙交错,形状十分狰狞,显示了此处的水流比别处更急。

玄奘抬起头,透过清冷黯淡的夜色,可以看到,空旷的雪原尽头,隐隐显露出高大的城墙。

他不禁喃喃自语:“那里也有一座城池吗?”

身后传来石槃陀嗡声嗡气的声音:“那不是城池,是玉门关!”

玄奘心中一阵激荡:“原来,这就是玉门关……”

他情不自禁地诵出了一首诗:“路出玉门关,城接龙城坂。但事弦歌乐,谁道山川远。”

这是温子升的《凉州乐歌》,诵着这首诗,一种难以言表的特殊美感袭上心头,声音中竟带有几分激动。

石槃陀怪异地看了玄奘一眼,他本以为玄奘听到玉门关的名字会紧张的,万万没想到他竟是这个反应。

“师父,那个玉门关有重兵把守,是很危险的地方。有些军士可能就在这附近。”他提醒道。

然而玄奘恍如没听见似的,只管望着那关道关墙,感慨地说:“大漠之魂哪,果然神奇雄壮。”

“师父?”

玄奘这才注意到石槃陀怪异的语气,不禁笑了,小声说:“我与玉门关神交已久,若非今日是私渡,真想到关城前去多做些停留……”

石槃陀是不可能理解玄奘的,在他的眼里,玉门关只是一个关名,大唐西部边境的一处关卡,西行必经的咽喉要道,这个鬼地方现在对他们两位来说都非常的危险。

然而,在自幼熟读诗词歌赋的玄奘心中,玉门关,这个因于阗美玉输入中原而得名的关城,却负载了极为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中国古代,玉门关可以说是一座让人又爱又恨,感慨万千,反复咏叹的地理坐标。它是中原与西域的分界线,是文明与野蛮的分水岭,是故土与蕃邦的心灵极限。

在诗人眼里,玉门关是苍凉诀别的象征;在商人眼里,玉门关是财富之门;而在玄奘的眼里,玉门关却是通向佛国的一道门槛,关外是一个充满知识、学问和智慧的世界,他的心中不仅没有丝毫的恐惧和伤感,相反却迫不及待地要踏入这个世界。

要过玉门关,首先得过葫芦河。

河边的温度似乎更低,风从对岸席卷而来,鼓荡起漫天雪沫,发出尖厉刺耳的唿哨。

石槃陀眯起羊皮浑脱帽下的双眼,四处张望。通常这样的天气,意味着觅食的野兽就要现身了。

而玄奘关心的却是过河,他问石槃陀:“这冰的厚度能走过去吗?”

石槃陀没有回答,顺手拾起一块石头,掂了掂,朝河中用力砸了过去!

石头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落在一处冰面上,就听“咔嚓”一声,冰面裂开,露出黝黑湍急的河水。

玄奘有些吃惊,低呼道:“这么冷的天,河水居然还没有冻透!”

石槃陀道:“这就是妖兽的河,要结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得等到别的河水冰冻三尺了,它才开始结冰呢。冻得也不结实,就算有些地方看起来结实,也不能信。每年都有不信邪的倒霉蛋掉进去,被妖兽吃掉。”

“妖兽是什么东西?”玄奘好奇地问。

“非常可怕的怪物,”石槃陀的眼中露出一丝恐惧,“妖兽存在于瓜州附近的每一个地方。这葫芦河里有,前面的荒原也有。”

既然踏冰过河不可能,那就只能从桥上过了。

河上唯一的桥梁就在不远处,它的前面就是玉门关,就连桥头守军枪戟上的寒光都隐约可见。

玄奘与石槃陀各自牵马,穿行在河边干枯的芦苇丛中,小心翼翼地避开了那座官桥。

玄奘低声问石槃陀:“你以前来过这里吗?”

“嗯。”石槃陀边走边应着声。

玄奘紧接着问:“这葫芦河是不是有一处特别狭窄的地方?”

石槃陀惊讶地回头:“师父你怎么知道?”

“我瞎猜的,”玄奘吁了一口气道,“葫芦嘛,总有一处窄的部位。”

“在上游。”石槃陀用手一指,便又牵马朝前走去。

师徒二人沿着河岸,悄悄往上游走,走到距玉门关口十余里的地方,果然发现了一处狭口。

这里的河面只有丈许宽,水流似乎比别处更急,冰面上犬牙交错,河岸边生长着一大片茂密的胡椒林。

一队巡逻的士兵远远走来,玄奘师徒赶紧躲进这片树林中。

士兵们看到两个人影,在此停留搜查了一阵,并且点起了火把。

玄奘与石槃陀分别藏身在两棵粗壮的树后,大气都不敢出。

由于天黑,士兵们并没有发现他们,还以为是什么动物经过,简单搜索了一下就离开了。

此时已经过了子夜,新的一年到来了,远处依稀传来零星的爆竹声,夹杂着几声狼嚎。

师徒二人旅途劳顿,冻得瑟瑟发抖,必须尽快想办法过河。

“你有什么过河的法子吗?”玄奘问。

石槃陀牵马站在河边,犹豫着:“过了河可就连逃的地方都没有了……”

玄奘看着他:“你当初做马贼都不害怕,现在仅仅是为我带路,又不是自己要出关,有什么好怕的?”

“那还不都一样?”石槃陀嘟哝道,“抓住了都是个死,当马贼好歹还能挣到钱。”

玄奘知道此时时间紧迫,无法跟他讲什么道理。他望了望被夜色笼罩的河对岸,轻声说道:“你答应过我,要送我到伊吾,我也已经给了你酬劳。你是个行商之人,要守信用!”

石槃陀抬起头,灰黄色的眼睛在暗夜中闪着精光:“这么危险的事情,我要酬金加倍!”

“可以。”玄奘立即答应道。

石槃陀咬了咬牙,拔出随身携带的腰刀,走入那片胡椒林中。

他先选了两棵树干较直的胡椒树,砍倒后,又将树干上的旁枝也砍了下来。

玄奘会意,忙将砍好的树干拖到河边。

接着,两人一起动手,将这两棵树干架到了对岸,又将那些砍下来的树枝聚拢起来,用布带绑扎在一起。

黄膘马瞪着一双大眼睛,饶有兴味着看着主人在河边忙忙碌碌,那匹精瘦的老赤马则像个老禅师一样卧在地上,闭目养神。

石槃陀将一大堆捆扎好的树枝扔到河上的树干上,玄奘抱来一捆冻硬的干草,接着两人便在上面铺草垫沙……

很快,一座简易的便桥便搭成了。

师徒二人一前一后,将两匹马牵到了对岸。

已经是四更时分,月亮高高地挂在空中,地上的积雪之上又加了一层银白色的霜。不远处,高大的玉门关就像一头沉睡中的巨兽一般,静静地扼守着河西走廊进出西域的要冲,令人不由得心生敬畏。

玄奘只盼早些过了玉门关,一回头,却见石槃陀用刀砍了些干草,铺在一块背风的大石头下。

“你做什么?”他问。

“先在河边过夜,明天走上一天就能到第一烽了。”石槃陀头也不抬地回答。

玄奘心中一喜,走上一天就能到达第一烽!那就是说,他们根本就不必从玉门关过了。

他忍不住合掌轻声祝祷道:“菩萨保佑,过了玉门关,那凉州都督可就不大容易抓到我了!”

石槃陀却并不欢喜,他低着头,一面用力砍着草,一面小声嘟哝着:“违反朝廷禁令,偷偷出关,这罪名可不小啊!”

玄奘看他一眼,不再说什么。

他拴好马匹,便在距石槃陀五十步远的地方找了棵树,在其背风处清理出一小片干燥的地方,又去拢了些枯干的芨芨草,铺在树下。

接着,他将经架上摞着的两付毛毡取了下来,一付铺在自己的草铺上,一付递给石槃陀。

“你累了一夜也辛苦了,早些睡吧,明日还要赶路。”

石槃陀鼻子里嗯了一声,便不再作声,合衣倒在了铺盖之上。

玄奘只当他是疲累,也不多说什么,回去结跏趺坐于草铺之上,双眼微合,开始坐禅。

月亮竟然出来了,照在结冰的河面上,映出一片白色的清光。

四周万籁俱寂,虚空在这里显得格外广博。

躺在地上的石槃陀大睁着眼睛,看看河岸,又看看天,翻来覆去,哪里睡得着?

玄奘则静静地趺坐在草铺上,双目微阖,一呼一吸间,心情平静如水。

两匹马儿靠卧在一起,已经睡熟……

边关的夜寒气森然,如一把尖利的小刀直透骨髓。寒风呼啸着从葫芦河上掠过,直欲将毡毯下那点若有若无的热量带走。

石槃陀躺了一会儿,那森森的寒气实在令他无法入眠。他翻了个身,看着距他几十步远正安详打坐的玄奘,心中顿时烦躁起来。

我真是好没来由!他又悔又恨地想,本来有老婆有孩子,日子过得虽然穷困,倒也逍遥自在。为什么偏偏心血来潮,拜了这么个古怪的和尚作师父?还拍了胸脯替他带路!如今不得不睡在这荒郊野外,挨饿受冻,倒也罢了,这要是碰上官兵,再挨上一刀,可不是自找倒霉吗?

石槃陀越想越觉懊恼,忍不住朝玄奘望去,朦胧中玄奘仍在打坐,一动不动,也不知是入定了,还是睡着了。

石槃陀的呼吸骤然变得急促起来,右手不知不觉摸到了腰间,摸到了斜插在腰间的刀上!

这会儿更深夜静,我若一刀下去把他宰了,那才真是人不知鬼不晓,彻底了结呢。

一念及此,石槃陀竟被自己突然冒出的这个可怕想法吓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