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十章 折向南行(2 / 2)

“大师还是不要再往西去了,”先前那位商人劝玄奘道,“小人当年曾因贩卖玉石往那边去过,整条道上就遇到了一个沙门,说是从梵衍那国来的。他说他去过佛国,从他的故乡往南,穿越大雪山,便是佛国了。”

听了此言,玄奘沉吟不语,他听说过梵衍那国,知道那是大葱岭南部的一个山国。在龟兹的时候,木叉鞠多也曾跟他说起这个国家,那时他就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头,再联想到统叶护所说的“那里热得要命”的话,莫非佛国果然在南边?

他自幼诵经,心中的佛国理所当然是在西方,以至出长安后便一路往正西的方向走,哪里想到还有别的方向?

“既然佛国在梵衍那国的南边,那位沙门为何却要往西去呢?”思忖片刻,玄奘提出了新的疑问。

“大概是想西去传法吧,”那商人道,“当时我们结伴往西,一路上听他宣讲佛法,倒也并不寂寞。谁知一日来到沙漠边缘,遇到一伙外道邪众,不由分说地将我们绑了,东西抢光了不说,还剥了我们的衣服。当时,那沙门好言劝他们放下屠刀,勿造恶业,那些家伙竟将他绑在架子上用火烧。唉,我看着他在火中诵经,看着他的肉身一点一点变成焦炭……当时的情形实在是太可怕了!”

说到这里,商人的眼睛里露出恐惧的神色,显然,当年的那一幕深深刺激了他。

莫非是拜火教徒?

玄奘的眉头拧了起来。

又聊了一会儿,眼见日头偏西,众人邀请他们师徒在小孤城中住上一晚。玄奘挂念道通等人,婉言辞谢众人,并将带来的几匹绫绢分送给大家,以做纪念。大伙儿见留不住,只得收下礼物,谢了玄奘,并与他们师徒挥手告别。

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两骑飞驰,玄奘拉着缰绳纵马疾驰,道诚在他身后数十丈处,紧紧跟随。

自别了小孤城后,师徒二人依旧向西,由于没有了行李的负累,两匹马跑得飞快。玄奘欣慰地想,不出意外的话,很快就能追上摩咄、道通、阿克多、道信等人。大家会合后,便可一起南折,前往梵衍那国,相信那个国家的人定然知道佛国的具体方位和路径。

想到要往南折,玄奘的脸上竟露出一丝微笑,他想起那个还俗的弟子道信,只怕这次又要改变商队的行程,跟随师父一同往南,到飒秣建国去了。这回看他怎么说?

转眼三天过去,师徒二人行了两百多里,终于看到白水城那高高的城墙,却一直未在路上见到先行的那支队伍。

“不可能啊,”道诚勒住了马,“就算突厥骑兵速度快,可道信的商队行李多,又有很多女子,怎么可能走这么快?”

“定是我们走得快,与他们错过了,”玄奘猜测道,“咱们先进城看看,若是他们还没到,便在城里等他们好了。”

于是,师徒二人进了白水城,连问了几个驿官,都说没见着那么一支有骑兵护卫的商队,于是干脆先在城里住了一夜。

直到第二天晌午时分,这支奇特的队伍才浩浩荡荡地踏进城门,道诚赶紧策马迎了过去——

“你们从哪里过来的?”他问。

摩咄等人吓了一跳,抬头见玄奘正在道诚的后面,笑吟吟地望着这边,全都松了一口气。

“师父!”道通跑过来,“你走得好快!居然走到前面来了。”

“是你们太慢了吧?”玄奘笑道。

队伍重新聚合在一起,大家都很高兴。玄奘向众人说起了小孤城那位商人的话,并说佛国的正确方向很可能在南方。道通听得惊讶万分,摩咄却显得很平静,慢悠悠地说道:“我早知佛国不在西边,以前我去过活国和迦毕拭国,在那里见过很多来自印特迦国的僧人。”

“你早知道为什么不早说?”道通不满地说道,“害我们绕远道。”

“我这不是不太确定吗?”摩咄小声道。

“什么不太确定?”道诚笑道,“用我们中原话讲,你这叫做‘事后诸葛亮’!”

摩咄脸上无光,回身向两个军士小声道:“你们两个来过这里,难道也不知道佛国在什么方位吗?”

“达官大人,”拉卡纳一脸无奈地笑道,“我们真不知道。”

“是啊,达官大人,”阿克多也说,“我们不是达官,也不是僧人。”

商队那边,最高兴的是道信,他策马跑到玄奘身边:“师父折向南行,这可太好了!弟子也不用改变去飒秣建国的计划了。”

“不去波斯买毛毯了?”玄奘笑问。

“买毛毯也用不着去波斯啊,”道信振振有词地说,“在撒马尔罕,这些东西还会少了不成?”

玄奘淡然一笑,心里却颇为感动。

出了白水城,队伍便折向南行,四五天后到达恭御城,这是一座仅有五六里的小城,城市周围的原野和沼泽却非常肥沃,覆盖着郁郁葱葱的树林。

玄奘等人在恭御城中住了一夜,就又出发了。

大葱岭的春天极为短暂,几乎就是那么一闪,便到了夏季。阳光从头顶上倾洒下来,本是十分温暖和舒适的,只可惜道旁时不时冒出几具腐烂的尸首,实在有些煞风景,更不要说空气中还弥漫着一股奇特的味道……

除尸首外,他们还不时地遇见躲避战乱的人和行而复返的商旅。

“那边在打仗!”商人们从这支队伍身边经过时,都心有余悸地提醒道,“你们人少,别再往前面去了。”

玄奘觉得奇怪:“这里不都从属于西突厥吗?谁跟谁打仗?”

“摩尼教徒和拜火教徒!”

果然有些麻烦。玄奘不禁想起在素叶城郊的月神庙里,那个信奉月神的商人对他说过的话:“那些人不打到两边都绝了种,是不会罢休的!”

他忍不住轻叹一声,有时候,佛法真的是无能为力的,但自己却不能因为前路危险,就停下求法的脚步。

回过头,看看道信和他的商队,道信满不在乎地朝师父笑笑,那意思很明显——师父不回头,我也不回。

玄奘苦笑着摇了摇头,放弃了说服他们的想法。

将近天黑,终于在半山坡上看到了一个小村庄,这村庄由一些高低错落的小石屋组成,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清悠宁静。

“好漂亮的村子!”朵耶高兴地说道,“咱们进去看看,最好直接把货卖给他们,也省得带一大堆东西跑路了。”

“好!就是这样!”道信双腿一夹马腹,加快了速度。

谁知刚一进村,迎接他们的竟是狂吠的狗和手拿火把、木棍的村民,骑兵们哪里受过这份气,正要抽刀,被玄奘及时制止,带领自己的人马狼狈逃出。

夜晚,他们这支队伍不得不露宿在荒郊野外。骑兵们坐在篝火旁,都有些悻悻然,道通说道:“看来,住在这里的,都是些可恶的外道。”

“道通,”玄奘制止他道,“外道也是道,我们出家人,不要随随便便就对他们横加指责。”

“可是师父,他们这般不问青红皂白……”

“他们是被战争吓怕了。”玄奘叹道。

毁灭一切的战争仍在激烈地进行着,战火蔓延到这支队伍的北方、东方和西方,一路上,他们不时发现燃烧的村庄和天空中飘浮着的阵阵黑烟。

看着那些烟与火,道通开始理解先前经过的那个村庄的反应了。

“住在这里,也真不容易,”这个小沙弥叹息道,“可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不搬家啊?”

“师弟说得可真轻巧,”道信道,“再艰难也是故园,哪能说搬就搬?”

“是啊,”道诚也说,“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旦搬了,再想重返故园,可就难了。”

说到这里,他心情沉重,显然是想到了自己——我的故园在大唐,何时才能回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