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26章京城风雨(2 / 2)

反正行程才开始,在这苍南江上,前后无依无靠,无人打扰,何必太愁呢。

云纤夜离开以后的京城,寒风凛冽,危机重重。皇宫内外,皆是一片挥之不去的低压氛围,每一日过去,都有几分度日如年的感觉。

都说年关难过,这一年的年关,比之以往更加难过了几分。

大臣们个个夹着尾巴做人,朝堂上仗义执言之辈少了许多,即使皇上怒声呵斥,肯回应政务的臣子也是寥寥可数。

玄王已经许多日没有出现过了。

他不来上朝,他的位置便空着。

总有人会习惯性的寻找他的身影,找不到时,那种如坠深渊的感觉便愈发的强烈了几分。

雪灾过后,足足半个月,朝廷的赈灾粮才运到了京城。

忙活着开仓放粮,以及灾民的善后安顿,又用去几日。

好不容易,该做的事全做了。

民间坊巷之间,对朝廷的怨气却是有增无减,竟然是无一人感激。

雪中送炭,最容易获得感恩。

但锦上添花,尤其是这种姗姗来迟的‘添花’,则令人联想起了那可怕的六天六夜,冰天雪地,无寸处容身,随时都可能倒下去,冻毙在一片白茫茫的雪色当中。

关于玄王爷为了救天下受苦的黎民百姓,散尽家财,雪夜送粮、送衣,尽力拯救灾民的故事,早已流传开来。

孩童们嘴里唱着朗朗上口的童谣,感激玄皇叔大慈大悲,以一己之力,救了数万百姓的性命。

茶馆里、天桥下,说书人将玄皇叔大义救灾的故事,讲的绘声绘色,一番曲折紧张的情节之后,粮食终于分发出去,多少奄奄一息的性命,就靠着那一碗碗的粥,一件件的棉衣,硬是扛过了这百年难得一遇的大灾难,怎不令人感动。

最开始,也有人在质疑这些事的真实性,不过很快,反驳的证据便出现了。

与以往的传言不同,这一次有很多证据,可以间接证明玄王爷的确是做过这一切。

比如有卖粮的商贩站出来,表示自己囤积的粮食,就是被玄王府的人高价买了去。

也又卖衣的裁缝,现身肯定,自己曾替玄王爷筹集了许多件棉衣,在很久以后,又看到了这些崭新的衣物,披在了灾民的身上。

最早开门,安排灾民们进入躲避风寒的屋舍,不少就是玄王府名下的产业。

等等等等。

一夕之间,宗政玄三个字,每个人提起来,都是那般崇拜而带着小心翼翼。

听说,玄王爷之所以做了这等救国救民的大好事,却不敢表明身份,而要求苍南王出面,却是担心被人妒恨,惹来大祸。

玄王那般善心,谁又会妒恨他呢?

自然就是那个本应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但并没有出现的人喽。

这些事,原本就是那个人该做的,可是那个人住在金碧辉煌的宫殿当中,假装一切不存在。却在担心有人先他做了赈济灾民的事,而得了民心——

宗政玄的威望和名气,一下子被抬举到了最高峰,无人可及。

百姓们势单力薄,不敢妄自议论那位高高在上的大人物是多么的冷酷无情,不管子民们的死活。

但他们却可热情洋溢的去告诉所有人,玄皇叔是多么的仁义,他救了很多很多人,却没有站出来说过,他曾做过如此大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