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83章(2 / 2)


有人好心的问李山,“你怎么不把儿子送进燕城书院。”

李山早就得了江青云的嘱咐,答道:“我儿子的第一个老师张秀才就是读的北山书院,我儿子的心愿就是上北山书院。”

“是哪年张秀才?”

李山就高声道:“就是金鸡镇的张秀才。”

“原来你儿子的启蒙先生是金鸡镇的张秀才。”

“张秀才才学高教书很有一套,人品也端正。”李山说的是实话。

张秀才要不是断指,肯定能考上举人。

李家四少年跟着张秀才学习的几个月获益匪浅。

“那我把儿子送到张秀才开的学堂那里读书。”

李家暗中相助,不过几日,张秀才的学堂又招满学生。张秀才心里更是感激李家。

麦收期间,李家的皮蛋、糖蒜大卖,特别是糖蒜,因为燕王府提倡吃蒜,糖蒜的价钱不贵,上至权贵下至贫民都买糖蒜吃。

糖蒜做法简单,七天就能腌制成功。

李如意把存的大蒜九成做成糖蒜,又从佃农及各村购买蒜做成糖蒜,要趁机卖掉赚一笔。

李家的佃农为了能够活下去,都特别勤快,今年开春种麦田的同时,听了李如意的话在山边开荒种了好多的蒜。

三家佃农的蒜合起来有五百多斤,为了报答李家,在李家收蒜时,燕城、县城的蒜涨价了,佃农仍是按以前的价钱卖出,少赚了一百多个铜钱。

李如意得知此事就让任余年给佃农传话,“我家买了你们的蒜,回头做好糖蒜便宜卖给你们,你们可拿到县城附近卖掉。”

“小姐真是菩萨心肠。”

“小姐的大恩大德小的全家一辈子都还不清。”

“小的也能卖糖蒜?”

“老天爷,我这是前世积来的德吧,遇到这么好的主家。”

三家佃农得知此事,有几人激动的当场落泪。

王族的人靠着卖李家的豆制品、皮蛋、糖蒜什么的都发了财,这是十里八乡人人皆知的事。

如今李如意同意让他们这些飘泊无根的佃农卖糖蒜,这就是对他们极大的信任与鼎力扶持。

“一斤蒜两个铜钱,做成糖蒜批发售卖。一个小的糖蒜一个铜钱。两个大的糖蒜三个铜钱。散糖蒜按瓣算,五瓣算一个铜钱。”

李如意把糖蒜批给王族、佃农,制定统一价钱,不让他们抬高价钱。

燕城、县城的商人来批发购买糖蒜按坛算钱,一坛能装五斤糖蒜(含一斤糖水)的坛子批发价三十五个铜钱。

皮蛋、糖蒜都能存放,一年四季都可以卖。

但是制作皮蛋用到的鸡蛋,方圆百里产量低,皮蛋的买卖不得不减少,只能等几个月后李家自家养鸡下蛋。

李家的豆制品买卖也比前些天好,特别能够做凉拌菜的豆腐丝销量翻了两倍。

收入增加,李如意给赵氏的钱跟着增加,赵氏一直担心家里负担四个儿子读书,又养一大群人,银子不够用,这下终于又踏实。

麦收结束后过了几天,李家的石头屋盖好,佃农喜迁新房。

三家佃农通过卖皮蛋、糖蒜赚了钱,对李家感恩戴德,这下又搬到新房,无比感激,给李山夫妻、李如意做了长生牌摆在家里。

同时,石头屋不远处的鸡棚也建好,买进一千只小鸡、二十只老母鸡、八只大公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