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6节(2 / 2)


  奶奶去招呼人吃饭,却发现这群小子手脚太利索,客厅里一张桌子椅子都不剩了。厨房里只有一张小桌子和几个小马扎,完全不够使呀。最后无法,只得把小桌子搬到院坝里,几个年轻人帮着把蒸笼、锅碗都搬了出来,来了一出户外野餐。

  没有谁嫌弃来帮忙干活却没有正经的吃饭的地方,因为没有空。但凡动作慢一些,那笼屉里的包子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下去了。也没有人嫌弃那包子烫嘴,因为一咬开颤巍巍的面皮,那鲜香浓郁的肉馅就露了出来。先小心的把周边皮啃掉,这时候肉馅因为暴露在冬日寒冷的空气中,已经凉了一些,吸一口饱满咸鲜的汤汁,那浓郁的混合香味在舌尖上打转,咽了下去只觉得肠胃都熨帖舒服极了。最后三两口啃完肉馅、以及下层被汤汁浸泡过的面皮,只觉得意犹未尽,仿佛肠胃都在抗议这般浅尝辄止。于是又端起了一碗萝卜丝丸子汤,又是另一次味蕾与身体的享受,那丸子q弹鲜嫩,萝卜丝清甜软烂,还有那虾皮汤底就只剩下一个鲜字可以形容了。没有空感叹,因为蒸笼的第一层已经空了。

  最后的最后,十来个人消灭了她120个包子,包括她准备留着当早餐的,那汤也一口没剩。一行人或仰或汤的坐在院坝里,靠着树干晒着懒洋洋的太阳,一时半会都走不动道了,只因为吃得太饱。

  二虎一边扯了根竹棍子剔牙,一边半眯着眼睛道,

  “珍珍妹妹,明天你家拆房子,我也来!不用工钱,就这包子管够就行了。”

  “我们也是!!!”其他的小伙子跟着喊。

  贾珍珍看着这些比哥哥同龄的年轻人,有些奇怪,年纪轻轻怎么不去做事呢?一个个看着也是勤劳朴实的样子呀。一不小心她竟然把这话给问了出来。

  “珍珍妹妹,你不知道,我们这些人,上到初中就没读了,没有文化,去外面找不到什么工作。我们也想做些什么,可没什么活计呀。这不只有一天天闲着,农忙的时候帮着点家里干活。”

  是呀,村里道路偏远,地少人多,很多劳动力被闲置起来。现在90年代初,去沿海城市打工的风气还没有吹到这闭塞的村里来。再过十年,回村的时候会发现村里萧条的可怕,一座座房子坍塌着、歪着,原来的菜地里荒草长得比人还高,大白天的时候都不敢一个人在山上走着。只有留守的老人和孩子还守着故土,中青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然后慢慢的把家安在城里了。这贾家村也就慢慢的废了。

  她绝对不要让情况持续下去,脑子飞速转着,思考着后世经营得红火的村的出路,一时之间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但当务之急是不能让年轻人闲着,闲则生懒、生事端。想了想,她想起出了村子,两三出峡谷夹击的地方有一大湖泊,有村里面的小河水汇聚下去,又有常年的云遮雾绕的。那里面一直野生野长几十年,没人打理过,里面应该有鱼什么的吧。过年前组织年轻人去捞一把,应该能有不少收获,只是这去湖边,安全方面怎么考虑呢?她又问最为熟悉的二虎,

  “二虎哥,你们的水性怎么样?”

  “哈哈哈,村里面的娃子谁小时候没有背着大人偷偷到河里去游泳呀!”

  “就是,我还能绑着手在大湖里仰泳呢。”

  “切,我一个猛子能扎一分半钟!”

  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着攀比着,二虎心思细腻一些,这几日相处下来,他对贾家兄妹俩有一定的了解。宝强哥认真细致,做事情从不出错,尤其是在算账上面,又快又好。珍珍妹妹则是评书里说的智多星一类的角色,脑子转的快,灵活。她问这话绝不是没用的,也许她能给他们想出什么活计?想到这儿,他坐不住了,走到珍珍面前坐下,认真的问,

  “珍珍妹妹,你是想到什么好主意,需要会游泳的人吗?”

  “是。”贾珍珍把刚刚想到的活计给说了出来,“那大湖里的鱼怎么没有人去抓呢?”

  “咳,这鱼刺又多,做着要想好吃还得多油多调料的陪衬。也就是过年的时候去抓一条来烧全鱼吧。平时没人稀罕,都愿意吃猪肉,油大吃着过瘾。”

  “你们不稀罕,城里人喜欢吃呀!这鱼还能拿来风干做腊鱼什么的!”

  “真的?那要不咱们去捞一网拿去城里卖?”

  “好呀!珍珍妹子,咱们去干一票吧!”

  大家伙都鼓动着,可是,贾珍珍看了看家里面乱糟糟的样子,她实在走不开呀。

  “这么着,明天你跟我们走,我让我妈来帮贾奶奶!”

  “对!还有我姐也闲着呢!”

  贾珍珍想了想,确实应该把人力资源合理优化了。她的想法是慢慢找出一条路来,让村民们逐渐都富裕起来,不能守着宝山要饭呀。现在的一切尝试都是必要的。于是点了点头,答应了。既然要去捕鱼,这准备工具和熟悉的人手得先联系好。

  “咱们这群人有谁会捕鱼吗?还有工具什么的?”

  “你放心,我家里有渔网,再把我爹叫上。”

  “对,二虎哥家工具可全啦,东平叔年轻的时候专门打渔的!”

  “还有哑巴爷爷,把他也请上,他也有小渔船!”

  贾珍珍提出了一个方向,二虎他们也不歇着了,四处牵头联系人去安排捕鱼的事了。冬闲的贾家村渐渐忙碌了起来,男女老少好像都有了活计。男的贾珍珍家请了来帮忙盖房子;妇女们准备上山去采野货;青年呢则要去大湖里探个究竟;老人们也不轻松,家里面要出栏的猪这几日还得加紧时间喂,争取宰杀前再长几分膘。

  这是这种忙碌是喜人的,因为有盼头,有前景。

  第24章 新的活计

  第二天凌晨5点, 贾珍珍就起来了,说是要跟二虎他们去捕鱼的时候,贾奶奶和妈妈都唬了一跳,纷纷劝道,

  “大冬天的那湖边风又冷又硬, 你就在家里等着, 等他们拉回来再看就好了。”

  “就是, 今天要拆房子, 家里面不少活计呢。”

  “奶奶、妈,那湖边我必须要走一趟, 我想去仔细看看那湖大小深浅, 开春的时候看能不能做些什么, 也好给村里面的年轻人找些事情做。家里面的事,东平婶子已经答应来帮忙烧水做饭。”

  “那成,让你哥跟着一起去吧。”贾妈妈去找了自己的军大衣来。湖边风呜呜的刮, 单纯的羽绒服已经不能抗冻了, 还是要分量十足的军大衣才有效果。

  刚吃了一碗热乎乎的鸡蛋面,二虎就上门来接兄妹俩了。贾宝强打着手电筒, 贾珍珍走在中间,三个人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夜幕中走去了。

  村里的这条小道还好, 日常人多走着, 又有人不时捡几块石头垫一垫, 路面倒是平整。不一会儿就到了村中心, 他们是最晚到的, 那里已经聚齐了差不多村里所有的小年轻,足足有三、四十号人。为首的就是东平叔和哑巴叔。东平叔昨儿已经打过几次交道了,黑脸中等个的壮实汉子,二虎哥长得倒是白白净净的,跟他老子完全不像,估计是像白白胖胖的东平婶子吧。

  哑巴爷爷有些上年纪了,背有些佝偻,拘谨的站在人群外面,跟在他身边的还有个14、5岁的少年,眉目棱角有些锋锐,就是他大孙子海军。

  最叫人意外的是村长叔居然也在队伍里。贾珍珍上前打招呼,

  “大伯,你怎么也来了?”

  “你一个女娃子都去了,我有什么不能去的。这么多孩子去,我不放心,不得跟着看着点呀。”实际上他是知道了贾珍珍要去,看看她有什么别的想法没有,他对发家致富已经魔怔了。

  于是点了点人数,东平叔就招呼人出发了。前面为首的十来个小子抬着两艘小渔船,后面跟着的人拿着网、叉、挑着桶等各色工具。贾珍珍空着手走着,这么多小年轻,压根不让她动手。海军正好走到她身前,看着个小小的人儿,背着个大桶,桶里还放着些工具,压得人弓着腰走路。贾珍珍连忙扶住他。

  “海军,你背上怎么背这么多?我们帮你拿一点吧。”

  “不用了,珍珍姐,我也是来干活的。别看我身体小,我力气大,能背得动。”

  贾宝强听到了,直接从他桶里把木头叉子给扛了出来。

  “你人还小,正在发育,别使大劲了。到时候不长高就麻烦了。”

  贾宝强近来一直在村里面转悠,了解了村里面各家的情况。这哑巴叔日子过得艰难,老婆在儿子小的时候就生病去世了,一个人把儿子拉扯大。谁知道儿子大了反倒不成器,吃喝嫖赌四角俱全,好不容易娶的媳妇也过不下去,跑了,这下子儿子就更不着家了。幸好留下一大一小就是海军海燕兄妹俩到是孝顺懂事的。帮着干活什么的都勤勤恳恳。只是一个哑巴老人,能拉扯着两个娃实在不容易。今天这日子海军跟着一起干活想的也是能分一份吧。所以才格外卖力的,生怕人嫌弃。村里人看在眼里,也不说破,那孩子自尊心强,不愿意接受人的帮助,至少明面上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