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5节(2 / 2)


  余母小声地说道:“我与你妹妹明明让红枣这妮子守着,谁知道她突然去如厕,梅氏正好过来。”

  “娘,女儿要被你害死了!”余蕴秀颓然,靠在了榻上。

  余母嗫嚅道:“我们都是为了你好,你想想看,要是冯氏生下儿子,哪里还有顼儿的立足之地?”

  余蕴秀心头火气,将桌子上的瓷器重重地扫到地上,道:“娘,陛下的生父哀思太子是怎么死的您可知道,是因为江不凝构陷哀思太子行祝诅之术,陛下是深恨这些。”

  余母头一次见女儿发这么大的火,心虚道:“少儿找了道士,不过还没有行事,既然你说不行,那就不做了,别这么生气,没什么事的。可是,梅婕妤今天可能听到了我与少儿说的话,女儿啊,这该怎么办?”

  余蕴秀对家人深深地感到失望,冷冷地说:“还能怎么办,我去向陛下请罪。”

  “不能去!”余母皇后,立刻扯住她的袖子,“你若是去了,不但我们余家完了,连太子也会被连累。这事儿只有梅婕妤一人知道,她素来胆子小,我们只要……就可以了。”

  余蕴秀心烦意乱,“她是陛下的嫔妃,我能对她怎么样,与其让她去陛下面前说什么,还不如我自己去向陛下请罪。”

  余母道:“傻孩子,梅氏说的话谁肯信,陛下根本不待见她,她是见不到陛下的。她有大公主这个软肋,肯定不敢轻举妄动。不过梅氏的事情,宜早不宜迟,尽早解决为好。”

  余蕴秀有些心动,想到一个可能性,又问:“万一她跟冯宸妃说了呢?”

  余母道:“冯氏会相信她的空口白牙吗?更何况咱们确实什么都没有做,冯氏没有任何证据。梅氏若是个明白的,这些她都该想清楚。”

  余蕴秀把头埋在余母怀里,“娘,我害怕。”

  “别害怕,没事的。” 余母轻轻拍着女儿的背安抚道。

  当夜,皇后娘娘赏赐了很多锦缎珠翠给梅婕妤与清平公主,满珠带着赏赐去了兴庆殿,梅婕妤叩头谢皇后的赏赐。翌日,梅婕妤生病了,召了御医过来诊断,开了药,但梅婕妤渐渐不进食了。七日后,兴庆殿传来消息,梅婕妤病逝。

  王沅得知这个消息时,正在与公孙柔嘉下棋,她有些懵了,道:“前些日子,去椒房殿请安时,她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生病了?”

  公孙柔嘉叹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可能这就是梅婕妤的命吧。”

  李湛对梅婕妤素来没什么感情,梅婕妤的丧事就交由少府按照婕妤的规格办理,但是在皇后恳请他照顾清平公主的面子,于是李湛同意了按照九嫔的规格办理丧事,并将梅婕妤葬在了杜陵的妃园,清平公主则交由戎美人抚养 。

  ☆、第 58 章

  58 第 58 章

  梅婕妤本来在宫里就是个没有存在感的人, 她去过世对整个后宫没有丝毫影响,要不是有大公主在,估计她就像一阵风,吹过就没了, 再不会有人记得她。倒是大公主失了母亲,伤心过度,大哭了几场, 生了一场小病,多亏了戎美人不眠不休的照顾,大公主逐渐好了起来, 更加的依赖戎美人。

  不知怎么,皇后也生了一场病, 王沅与公孙柔嘉、胡端娘等人去探病。皇后倚在床上,脸颊凹下去了,看着精神很不好。

  见王沅等人过来探望她, 勉强挤出一个笑来, “这天气渐渐暖和, 本宫太早把薄衫给换上了, 以至于受了风寒。可见春捂秋冻还是很有道理的, 端娘,本宫看你穿着有点少, 小心着凉了。”

  胡端娘贪图漂亮, 早就换下了沉重的冬衣,穿上了春衫, 听到皇后这么说,笑道:“娘娘,端娘多谢您的挂心,不过端娘的身子健壮的像小牛犊,我不怕冷呢!”

  众人被她逗得哈哈大笑,正好李湛过来椒房殿探望皇后,众嫔妃行过礼后。李湛问道:“朕刚才进门时,听到你们在笑什么,可是有什么好玩的事情?”

  余蕴秀道:“端娘说她的身子比小牛犊还强健,真是孩子气,哪有人自比小牛犊的。”

  李湛看了胡端娘一眼,笑道:“端娘还真是这样的,她小时候非要朕带着她出去玩,不小心落水了,朕把她拉上来,那还是大冬天,本以为她会着凉,谁知她连个喷嚏都没有打。”

  胡端娘有些不好意思,飞了李湛一眼,娇嗔:“陛下,都是小时候的事情了,您干嘛把这些事情还拿出来说,让姐姐们笑话我。”

  李湛赶紧说:“好好,朕不说了,行了吧。”

  胡端娘妙语连珠,逗着李湛与余蕴秀直笑。王沅看着往日善谈的张充容今日犹如没嘴葫芦一般,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于是喊了一声:“张充容?”

  张充容陡然反应过来,神色有些慌乱,“王婕妤,什么事?”

  王沅微微一笑,“没事,只是看你今日仿佛魂不守舍,莫非也是生病了?”

  “没有,我没有生病。”张充容立刻否认。

  王沅盯着她看了一眼,便转过头去。

  又过了几日,匈奴使者终于抵达长安,被安置在官舍之中修整一晚,次日进宫觐见皇帝。李湛在建章宫以隆重的礼仪接待了匈奴使者及质子,并设晚宴款待匈奴人,双方相谈甚欢。次日,李湛、大将军冯熙、御史大夫公孙敬、丞相魏相与匈奴使者洽谈。最后商定,大周在南庭设立中郎将对南匈奴进行监护,且每年给予其一定的粮食、布匹等物质,南匈奴协助中郎将一同守卫边境,讨伐北匈奴。事后,南匈奴单于为其子向大周求娶公主,李湛并未当场答应下来。

  大周建国之初,国力薄弱,急需休养生息,恢复民力,从高祖到太宗皇帝前期,对匈奴都是和亲政策。不过相较与之前的被动,此次南匈奴奉藩称臣,处于弱势地位,大周已经成为占据主动权的一方。

  大周之前的和亲公主,最开始是真正的公主,后来因为这些和亲公主嫁到匈奴后纷纷早逝,皇帝舍不得女儿,后来就以宗女代替。李湛虽然不喜欢梅婕妤,但是大公主毕竟是他的亲生女儿,他自然舍不得大公主嫁入匈奴。

  魏相手持笏板,拱手道:“陛下,臣以为将公主和亲匈奴之事可行,匈奴单于愿意搬到南庭居住,且遣了质子进京,同时还同意我朝派兵驻守,他们拿出了诚意,我朝也须拿出自己的诚意来。”

  冯熙道:“此一时彼一时,我大周占据主动位置,就算是公主嫁过去,匈奴摄于我朝天威,必定会善待公主。”

  嫁公主是最快笼络匈奴的方式,公孙敬附议。

  大臣们的意思都是同意匈奴人的请求,两国和亲。李湛其实内心也认同和亲,想了想,道:“清平公主是朕的长女,朕不舍得她远嫁,可否寻宗女代替?”

  魏相略一思索,道:“皇室近亲中并无合适的宗女,若寻血脉远一些的皇姓女子则分量不够,不足以安抚匈奴人。”

  李湛脸色有些发青,“此次匈奴内乱,兵力大大衰退,南匈奴更是犹如丧家之犬寻求我大周庇护,朕就算是嫁宫女去和亲,他们也该感恩戴德。”

  冯熙沉声问道:“老臣敢问陛下,是希望边境得一时之稳固,还是永久之稳固?”

  李湛道:“大将军是什么意思?”

  冯熙道:“人谁无子?老臣能够体会陛下的一片爱女之心。但是和亲之事关系国本,清平公主身份贵重,和亲匈奴,匈奴必定不敢小看。陛下可图长久之计,支持质子成为匈奴储王,日后若清平公主有子,那么更加有利于我大周。”

  公孙敬此刻出列,道:“陛下若是在不舍清平公主,可以多多地赐给清平公主钱币、奴仆、锦缎,并派一支侍卫队跟着公主去匈奴。”

  这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反正就是一个意思,清平公主是和亲匈奴的最好人选。李湛最终没有拍板确定清平公主和亲事宜。

  李湛让张让送三位大人出宫,他头脑昏涨,出了建章宫,天色已晚,满天繁星,被风一吹,有些清醒过来。随身伺候的小太监轻声问道:“陛下,今日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