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创新





  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创新

  《21世纪》:在国内的互联网公司,腾讯是唯一一家成立了独立研究院的。腾讯研究院成立的背景,和它的使命是什么?

  马化腾:我们研究院有很大一部分是从事基础性的研究。比如说视频、语音的编解码和传输,要用在我们的视频、游戏里面,这些很难由一个产品部门独立研发出来。我们过去很多(基础技术研发)都是业务部门自己做,做完之后发现不好,浪费精力,难以长期维持。因此,必须有一个基础的研发部门去承担这个基础工作。

  另外是一些应用的研发,不是专门研究一些用不着的,老是埋在底层的(技术)。大家看到我们比较多的一些长远的、pc上的软件,语音、下载、输入法、浏览器等,这些产品都是在我们研究院和创新部门开发的。

  一些高难度工作,如果研发团队没有实力去做,就会找研究院去开发最核心的部分,包括在播放器、搜索、电子商务技术等方面,研究院都会先孵化出一些东西来。

  ——马化腾接受《21世纪》采访

  腾讯是一家注重研发的企业。腾讯研究院不仅是第一家由中国互联网企业自主建立的研究机构,其成立也被认为是腾讯技术创新战略的又一次重大选择。

  没有研究院时,虽然每个腾讯团队多少都有些研究性质,但一旦实际任务紧张起来,团队重心就会放到当前产品上,研究随之中断。此外,业务的飞速发展也使腾讯后台程序上的很多东西缺乏统一规范,连统一的数据挖掘接口都没有。这些无疑都是长远发展的阻碍。

  在此背景下成立的腾讯研究院合并了原来的创新中心,职责在于储备长期竞争力。它没有盈利压力,能做很多代表未来趋势但短期未必有产出的项目。在产品开发方面,只做平台产品和技术要求较高且需要不断深化技术的产品。这里也是向腾讯各业务部门输送人才的基地。

  直到现在,郑全战仍坚持面试招入研究院的每一个人,并做详细记录。所有进入研究院的新人需要学习的第一课就是继承腾讯最重要的文化——对用户体验的贴身观察。

  目前,腾讯研究院设有基础研究室、无线中心和桌面产品中心三个平行的业务单元。其中基础研究室偏重于技术研究,主要涉及智能计算、中文处理、多媒体、网络、数据分析等五个方面。

  研究院中数据分析研究室的任务是汇集各个部门的用户数据,统一运营和分析,其成立后的首个项目是将qq用户分群。通过数据挖掘,用户被分为铁杆用户、年轻且正在成长的用户和潮人用户等群体,然后针对不同群体进行不同服务的推送。年轻用户可能不太了解腾讯业务,系统会有选择地推荐一些能让其熟悉腾讯产品体系的产品和功能;对于潮人用户,腾讯会把一些新奇功能率先推送给他们使用,以获得反馈。

  研究院中的无线中心和桌面产品中心则偏重产品开发,代表腾讯的中长期产品布局,腾讯的手机浏览器和手机输入法等都诞生于这里。早在3年前,腾讯就认为,如同电脑桌面上qq企鹅形象的快捷方式有一个爆发性增长,客户端产品对中国用户来说更有价值。而且,现在针对个人电脑进行的客户端产品研究,随着手机的发展,今后也很容易扩展到无线上。

  腾讯是中国互联网企业中研发投入较高的企业,2009年研发投入11.9亿元,接近百度研发投入的3倍,超过网易研发投入近5倍。2017年上半年,腾讯研发投入达到78.38亿元!这在中国企业中是不多见的。持续的研发投入换来腾讯主营业务的不断升级,可适应终端不断丰富,在线产品不断推陈出新。

  郑全战相信,今后移动通信业务将迅猛发展,整个行业的应用将随之发生极大的变化。这个判断是腾讯研究院无线领域各项业务的出发点。以手机浏览器为例,其着眼的是未来市场,现在搭建的平台是为两年后可能出现的内容做准备。

  腾讯的手机浏览器发布于2009年,但在此之前,腾讯研究院已研究了两年的手机浏览器关键技术。2008年,ucweb的迅速崛起和3g的临近,让研究院决定迅速进军这个市场。这个时候,之前的技术储备发挥了重要作用,腾讯的手机浏览器beta版在此决定做出的半年后就得以发布。据介绍,其市场份额在半年后即已超过opera,跃居中国手机浏览器市场第二位。

  未来,腾讯将把个人电脑和无线上网的产品打通。比如,电脑上使用的腾讯输入法词库将来可以同步到手机上。

  郑全战对未来无线发展的期许并不仅限于此。在使用智能手机时,“数码达人”觉得很糟糕的是要下载很多软件,然后一个个设置好,以后还要不断更新,非常麻烦。“我希望那些我觉得好的服务能不用下载,一下子就在云服务中推送过来了,这会很方便。”郑说。

  这引发了腾讯在无线领域的另一个布局。郑全战理想中的未来是,当带宽在几年后变得比较便宜时,腾讯会自动为用户推送他所喜欢的服务,这些服务都基于云模式。但挑战在于,据说现在qq同时在线人数接近2.72亿,手机qq在线人数也达1.6亿,这些数字还在飞速发展。未来如果真要采用网络推送的方式,腾讯需要庞大的云计算能力。目前,研究院已经联合公司其他部门一起在研究和搭建这样的技术平台,准备等待时机成熟就迅速推向市场。

  此外,腾讯一次性投入1500万元用于与清华大学共同建立“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腾讯互联网创新技术联合实验室”,对此腾讯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未来联合实验室将承担更多的国家创新课题,构建互联网的未来,让互联网的内容更加丰富,操作更加便捷,信息更加安全,使互联网信息逐渐走向大众”。

  目前,从事研发和产品相关工作的员工已经占腾讯员工总数的75%以上。腾讯管理层明确表示,只要是对用户有益的探索,不管处于何种成熟度,都会鼓励和支持。

  投入越多,产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华为虽然以向全世界出售网络设备而闻名,但华为更重视的是研发,而不是硬件制造。华为总裁任正非始终坚持创新和研发,他认为没有创新可能是最危险的。因此,在技术上的不断研发和创新,一直是任正非重要的管理策略。

  华为一向重视研发投入,近年来也一直在扩大研发支出。一直以来,科技领先使华为成为世界少数几家能够提供cac08-stp数字程控交换机设备的巨头之一,而且在移动智能网、stp、移动关口局、gprs等核心网络方面形成领先的优势。

  在技术研发方面,华为创业之初就以国际先进水平为目标,力求领先于世界。他们立足于当代计算机与集成电路的高新技术,大胆创新,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每年投入销售额10%的资金用于科研开发,装备大量精良的开发设备和测试仪器,并与国内外一些著名大学、研究开发机构和重点实验室建立了长期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2012年,华为将47亿美元,约占公司总收入13%的资金,专门用于产品研发。在欧洲,一些电信运营商认为,欧洲设备供应商未来几年都很难跟上华为的研发投资,因而选择华为作为其先进设备来源公司。

  正如任正非所说,“创新是华为发展的不竭动力”,而执着进行研发投入的结果就是,2009年1月27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在其网站上公布2008年全球专利申请情况时表示:“第一次,一家中国公司名列pct(全球《专利合作条约》)申请量榜首。”

  2013年上半年,华为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瑞典的爱立信和法国的阿尔卡特朗讯等强劲西方竞争对手,这一成就与华为的研发投入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