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走出去,走向国际化





  走出去,走向国际化

  走出去是很多中国企业的梦想,过去基本上是制造业走出去了,像通信领域的华为、中兴,家电行业的海尔、格力、美的、tcl,但中国信息产业或者第三产业(包括所有的服务行业),在国际化方面还比较落后,也从来没有成功过。

  过去中国所有的互联网模式基本上是从美国拷贝过来的,起步时间晚,且国外的模式相较成熟,所以中国互联网企业走出国门,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今,移动互联网浪潮席卷全球,甚至连很多国际互联网巨头也没有准备好,他们也会受限于以前pc或者网络服务和习惯的牵绊,很难做到一个纯移动互联网化的新服务和产品,这就给中国企业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亚洲的手机市场和普及程度在比西方发展得快,像以前的短信,是中国最热、最火的移动应用。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让中国纯移动互联网产品走出去。

  当前,美国的几大公司也在积极发力追赶。从全球市场来看微信类的产品,美国主要有whatsapp,但whatsapp在美国用户不多,美国用户好像不太习惯用whatsapp,因为他们很少用短信,反倒是亚洲、欧洲等其他国家的用户热衷于该应用。亚洲当地市场占有率最大的,有腾讯微信(海外版本叫wechat),日本的line,韩国的kakao talk,腾讯对kakao talk进行了小部分投资。

  日本的line和腾讯的wechat在国际化道路上最为激进。二者在诸多市场都有交锋,不管在中国香港、台湾地区,还是印度,甚至西班牙语系的欧洲国家,都在开始做推广,包括在手机广告系统上投放广告,找当地的合作伙伴做线下推广。双方的投入挺大,都看到了未来的商机,所以都加大了投入。

  腾讯也跟line一样,在同一个月内,设立了美国办公室,同时加紧拓展欧美市场。但拓展美国市场其实是最难的,因为当地最强的是facebook,facebook也做了facebook messenger,但是现在看起来好像还受到其原有体验的影响。

  另外,图片分享公司instagram对facebook业务有很大冲击,所以facebook不惜代价买了下来。但基于手机的应用,很多新的东西不断出现,全球都在面临一个剧变的时代,竞争可能是要按天计算。

  ——“两会”期间马化腾在京接受媒体采访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步伐走出去,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当前,互联网的竞争与合作已成为当今世界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国际竞争中处于科技发展最前沿的竞争,唯有自身做大做强才可能拥有世界舞台的话语权。

  因此,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互联网企业与品牌,将互联网企业“走出去”提升为国家战略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用横空出世形容微信并不为过,不到两年时间,其用户量就突破3亿。更让人兴奋的是,微信不仅在中国大行其道,更让人看到了中国互联网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曙光。现在,微信在中国港澳台地区、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势头都不错。

  2013年2月25日消息,腾讯内部的一封关于微信的全员邮件透露,腾讯将在美国成立微信美国办公室,负责美国微信用户的发展与研究、公司客户关系建立及合作拓展等业务。

  微信的目标很明确:国际化就是对外的,对内说多少话都没用,重要的是让国外能听到。因此,微信在国际化过程中推出了全新的国际版官网和名称,放出多国语言版本的同时,还在facebook上建立了与对应语言的国家和地区的官方主页。

  玩转国际化,是微信的机遇和挑战。马化腾透露,微信已经开始尝试到美国、西班牙等地推广,但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腾讯已经意识到,在微信征战国际市场的过程中,相关问题会接踵而来。

  “互联网企业‘走出去’承载了经济、商业、文化、社会等多种元素,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国际竞争软实力的象征。”马化腾表示,“走出去”刻不容缓。

  马化腾认为,中国互联网企业“走出去”就是培养一批国际一流,被各国广泛使用、普遍接受,有世界影响力的互联网知名品牌。“走出去”,可以向全球输出文化,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形象。

  2013年3月,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此次马化腾带来的三份建议主要与互联网与科技相关。这三份建议分别是《关于实施互联网发展战略,加快社会经济创新发展的建议》《关于将互联网企业“走出去”提升为国家战略的建议》,以及《关于营造良好自主创新环境,促进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的建议》。

  马化腾在提案中提出,“中国互联网企业‘走出去’就是培养一批国际一流,被各国广泛使用、普遍接受,有世界影响力的互联网知名品牌。互联网企业走出去承载了经济、商业、文化、社会等多种元素,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国际竞争软实力的象征”。

  马化腾说,在历史上,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为后发国家提供了赶超的“机会窗口”,但中国并未抓住前两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当前,在新一轮技术革命趋势中,中国不能再次“旁落”,应大力发展互联网产业,培养、扶持一批跨国互联网拳头企业和拳头产品,以此加强国际竞争力和国际战略地位。

  在建议中,马化腾指出,在国与国的竞争中,互联网的竞争与合作既是重要组成部分,又处于前沿位置,各国政府都在积极布局。比如,2011年,美国发布“网络空间战略”,强调互联网在国家安全层面的重要性。欧盟方面也有类似的举措。

  2012年3月,美国又公布“大数据研发倡议。”这是继1993年美国宣布“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后的又一次重大科技部署,大力推动对数据的高效开发利用,增强其掠夺和先期开发别国数据资源的能力。

  以上种种信息表明,国际社会对网络空间规则体系主导权的争夺已日趋激烈。因此,马化腾认为,中国政府也应该因势利导,重点扶持一批互联网企业走向国际舞台。

  目前,包括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在内的国内互联网企业一直在尝试迈向国际市场。马化腾认为,更多本土互联网产品将成功国际化,中国互联网企业必将成为国际舞台主角,为中国赢得历史性的战略先机。

  在马化腾看来,要将互联网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加以扶持,国家应该在财税、投融资、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人才、市场环境培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境改革等方面对互联网企业给予扶持,在设立专项资金、完善税收政策、加强基础设施、高端人才储备等方面给予配套政策。同时,政府主导,企业配合,加强互联网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企业和传统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各自优势,鼓励双向进入和资源整合。

  除此之外,国家还应该推动符合产业发展和利益的移动互联网新产品的发展壮大,这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能力,有利于互联网企业国际化进程。

  马化腾以华为和中兴为例,指出这两家企业“走出去”的十多年中一直保持高速发展,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不但没有对其加以限制,相反在税收、资金、出口政策等领域给予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使华为、中兴积极创新,抓住了宝贵的赶超机遇,经过十几年的拼搏发展,跻身世界电信制造商前列,树立了“中国制造”的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