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4节(1 / 2)





  徐寒梅被女儿怼的半天接不上茬。

  心里多少有点发虚。

  是啊,请人吃饭,再没有不让吃饱的道理。

  之前是她小家子气了。

  可就算这样也不能用红薯面。

  女儿年龄小,在厨房帮忙的次数少,她不明白。

  可徐寒梅知道,红薯面因为没有黏性,做面食很难搅成团。用它做饺子皮儿,颜色发黑不说,万一掌握不好比例,到最后粘不住很可能会变成一锅面片汤。

  难得请人吃顿饭,真做成那样还不得让人笑话?

  想到这儿,徐寒梅咬了咬牙:“再掺点白面……”

  “不用。”姜晓菱赶紧说。

  一边说一边将面盆举到了母亲的眼前:“妈,你看没多黑,我放的时候注意着呢。”

  ……

  许是因为掺了红薯面,徐寒梅心里不安的缘故,在拌馅儿的时候,她大方的放了两勺子猪油。

  于是今天做出的饺子,那是扑鼻的香。

  虽然面里掺了红薯粉,可因为掺的少,并没有妨碍饺子皮儿的筋道,反倒让它多出了一点微微的甜。

  而那面更是又细又滑,没有丝毫的粗粝感。以至于让人觉得往下吞咽的感觉都变成了一种享受。

  今天这饺子的量,姜家是往宽里放的,生怕会让客人吃不饱。

  可即便是这样,那满满几大盘子的饺子,还是很快就被扫荡一空。

  大家几乎全是头一次,感受到了肚子滚圆是什么滋味。就这还意犹未尽,连那半锅饺子汤也被他们分着喝了个一干二净。

  韩兵更是一叠声的感叹,说自己长这么大都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让“徐阿姨,姜奶奶以后有什么事只管跟他说,他保证随叫随到。”

  听得徐寒梅,还有姜老太太都高兴的合不拢嘴,觉得很有面子。

  因为吃得好,俩小伙儿干劲儿十足,中午也没休息,足足干了大半天。到下午五六点钟的时候,就把两张高低床全给加工好了。

  说是做了两张床,其实就是用木板做了两个床架,与之前的两个组合钉在了一起。另外多做了两个方便上下的□□。

  并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

  可即便如此,这两个床一做好,还是得到了家属院好多人的赞叹。

  也让好多邻居有了过来和姜家人说说话,接触一下的机会。

  姜立南那个人为人比较低调,平时有什么事也不怎么给家里说。

  所以姜家的人并不知道,自己家的顶梁柱其实在机械厂的分量可不轻。

  他和王厂长是最早一批入厂的,可以说机械厂建厂之初,靠的就是他们这批老人撑起来的。

  厂子发展起来了,他们自然就得到了重用。

  现在的姜立南是机械厂的汽车队副大队长,虽然不是干部,可那也是手底下管着十好几辆汽车的人。

  除了大队长谢长义,队里就属他说话算数。

  现在这年月,什么东西都管控的那么死,只有司机们走南闯北。他们见多识广,手里多少都有点活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