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91章(2 / 2)


王志高在院试榜上最后一名,也是秀才。

李福康很想有王志高这样的运气。

“尽人事,听天命。”江青云以前都非常严厉,要求特别高,今日难得讲这么多安慰的话,“你们已经努力过,余下的听老天爷安排。”

两个少年应了一声,江青云见他们非常疲惫,便催促他们去歇息。

这边李如意在大厅跟赵氏道:“娘,这回考场有几十个考生因身体不适中途退出,痛失良机。我哥哥仗着练过武,身子骨比常人好,一直坚持下来。”

赵氏曾经反对儿子练武浪费时间,如今事实摆在面前,便改了心思,道:“以后你哥哥仍得练武。”

李如意接着道:“日后,我哥哥考中进士去外地做官,若没有一个好身子骨,怎能管理好一座县城一座城府?”

赵氏点点头,认可女儿的说法。

江青云进来时正好听见母女的对话,寻思自己是不是也要练武?

赵氏有些急迫的问道:“福康、敏寒考的如何?”

江青云坦言道:“福康考的不上不下,就看考官如何判卷。敏寒努力下届再考。”

李如意忍不住道:“娘,我们以前又不是书香门第,我哥哥这才读了几年书,能考中秀才已是相当不错。”

江青云坐下来喝了口茶水润润嗓子,道:“实不相瞒。当年我也是第二次参加科考才考中举人。”

赵氏狐疑问道:“你参加两届科考?”

江青云点头,答道:“我九岁考中秀才,十二岁考中举人。”

李山夫妻不约而同的震惊道:“原来你九岁就中了秀才。真是神童!”

江青云浅笑,云淡风轻的道:“在我们蜀地的世家,九、十岁考中秀才的不止我一人。”

李如意曾从周莫玄嘴里听说过江青云的科考事迹。

江青云在十二岁时考中举人,且是蜀地乡试的第一名,只是下场后大病一场,连主考官与当地官府办的谢师会都无法参加。

当年的会试,江青云更是因为身体不好的原因没能参加。

次年,江青云就从蜀地出发周游天下,开阔眼界,锻炼身体,打算在下一界科考会试、殿试大放光彩。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江族灭族,江青云被护龙卫追杀差点丢掉性命,不得不背井离乡逃到燕城避难守孝。

这般又错过了科考。

李如意道:“娘,您听听,江哥哥说的是世家,世家是拥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大家族,那样的家族,族里有许多人做官,有族学、有藏书楼。族里的子弟三、四岁就启蒙,五、六岁上学堂,七、八岁上书院。一下场科考就考中秀才。”

“我考中秀才那年,有两个考生比我年龄还小,都是八岁,一个考中童生,另一个落榜。我考中举人那年,有三个考生十岁考中秀才。”江青云望向国都方向,“国都更是人才济济,本朝曾出过十六岁的状元。”

几年前,如果江族没有灭族,江青云可能成为大周国第二个少年状元。

李如意特意问道:“你说的这几人有没有寒门子弟?”

“没有。”江青云缓缓道:“寒门出贵子很难。我说的那几人都是出自世家。”

“我爹几年前才做官,还是品级低的官员。我们家能一下子出四个秀才,已是极荣耀的事。”李如意道:“娘,您可得想开。”